气候变化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上)
内容简介:
秦大河院士介绍了气象问题的重要性。《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指出,气象变化已经与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甚至国际安全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多年以来,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国家战略取得明显成效,碳排放削减近三分之一。在2015年,气候问题即将进入全球性谈判阶段,人类在节能减排的道路上即将登上新的台阶。秦大河院士指出,能取得如此之大的进步,离不开IPCC这个组织。IPCC是与气候系统变化相关的科学家组织,为决策者提供科技界对气候变化科学认知的简要说明和评估报告。评估报告由全球科学家共同撰写,旨在真实、客观、公平、公正地展示气候变化问题。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IPCC,秦大河院士现场展示他精心挑选、制作的相关视频,揭示了IPCC组织的宗旨。
秦大河院士以山地冰川为切入点,从飞速损失的冰川冰量和急剧增加的碳排放量揭示了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联系。秦大河院士表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总体上是增暖的,全球地表温度将继续上升,而为了限制气候变化,减少排放量是关键。
为何人们谈到气候变化总是忧心忡忡?气候变化究竟有什么风险?秦大河院士谈到,水资源、生态资源、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等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地证实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专家认为未来气候变化影响更加广泛,风险更是大大增加。工业化之后,生态系统愈发脆弱,在这前提下温升带来的危险大幅上升。除此之外,由于高温热浪、海平面上升,极端干旱等灾难性天气频率增加,更会造成粮食减产、物种灭绝等结果。综上,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方位、多方面的。为了应对温升风险,应对气候的全球变化,各国只能是合作共赢。秦院士总结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低碳经济刻不容缓。
秦大河:中国科学院院士。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1992年获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获得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诺贝尔奖”——沃尔沃环境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