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2025“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湾区行活动在深圳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深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代金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裴钢,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主任成会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副主任唐本忠,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局长王笃金,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邵钢参与了启动仪式。
活动期间,陈新滋、贺福初、吴硕贤、张统一、马於光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走进深圳中小学,以座谈交流、科普报告、励志报告等形式近距离交流,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使青少年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拓宽科学思维。
3月18日,马於光院士走进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新中学,开展以《奇妙的有机半导体》为题的科普讲座,为高新学子们层层揭开"塑料导电"背后的科学奥秘。高新中学近300名师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马於光院士寄语青年一代:“青年一代的作用就是要打破禁锢,让前辈们黯然失色。”他对青年人充满信任和期待,相信大家能够超越前辈,推动社会进步。
3月19日,陈新滋院士走进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学府中学,带来《科学与人生中的偶然与必然》的科普讲座,以亲身科学探索经历与近400名师生座谈交流,点亮学子们的科学梦。
陈新滋院士寄语同学们:“在人生与科学的追求中,每天都有偶然的事情发生,能慧眼洞悉是重要的条件,但更重要的是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只有努力攀登的人,才有机会抵达高峰。”他强调,“我们无论做生意还是做学问,要始终记得国家才是最重要的,无论身在何处都要记得自己的‘根’在哪里。”他表示,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深厚的家国情怀是推动科研进步的强大动力。希望同学们能将个人的科学追求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3月19日,贺福初院士走进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学校,带来一场生动有趣的《我的蛋白质组学梦》讲座。他凭借通俗易懂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故事,为师生们掀开蛋白质组学那层神秘的面纱,整个讲座金句频出。
贺福初院士在讲座中妙语连珠。“生在基因组,命在蛋白组。”“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时代选择个人,个人成就时代。”“解放劳动力,实现站起来。解放生产力,实现富起来;解放创造力,实现强起来。”“人生四则:上、止、正、王。把事做成事业,把事业做成王业。把人做成人物,把人物做成王者。”这些话语含义深刻,既是指引科学探索的箴言,又是启迪人生道路的指南,激励着学子们勇敢踏上探索之路,不断创新进取,在时代浪潮中实现自我价值,为推动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当科技的理性与人文的温情在声波中交织,当千年的营造智慧与当代的声学技术悄然对话,一场关于“听觉”的科学启蒙,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青少年对世界的感知维度。3月19日,吴硕贤院士走进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带来《重视听觉关怀 改善人居声环境》专题讲座,以声为舟,载着学子驶向科学与美学的交汇之境。
3月19日,张统一院士走进深中大讲堂,以“材料驱动文明——人工智能赋能材料研发和生产”为题,为深中学子带来了一场横跨文明史与尖端科技的思维盛宴。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是2002年由中国科学院联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高层次公益性科普活动,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对“科学与中国”科普活动给予高度肯定并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提出殷切期望。同年9月,在“科学与中国”20周年大会上,“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正式启动,开启了“科学与中国”再出发的新征程。2024年,两院院士率先垂范,全年累计开展4200余场科普活动,充分发挥院士群体在科普工作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科学与中国”湾区行活动在深圳已成功举办了十余年,邀请到百余位院士专家参与,共举办讲座711场次,听众达百万余人,活动已形成了深圳的科普品牌,在社会各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5“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湾区行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院士联合会承办,深圳市科技创新局支持,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中心(深圳虚拟大学园管理服务中心)协办。
2025年《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湾区行近日正式启动
马於光院士走进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新中学
陈新滋走进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学府中学
贺福初院士走进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学校
吴硕贤走进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
张统一院士走进深圳中学(泥岗校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