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27日,“科学与中国”内蒙古行系列活动在呼和浩特举办。梅宏、王福生、康乐、张培震、马大为、吕建等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走进机关、科技馆、高校,面向党政领导干部、中小学生、高校师生、企业代表开展系列科普、学术讲座及咨询座谈,2000多人现场或在线参与。
梅宏、王福生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科技大讲堂”上,分别以“数字化转型与范式变迁”“细胞治疗重大疾病现状与展望”为主题展开深入讲解。梅宏解析了数字化转型背后的技术逻辑与产业变革方向,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王福生系统梳理了细胞治疗在重大疾病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前景,为相关领域科技人员指明了研究方向。
梅宏(左)、王福生(右)在科技大讲堂活动上作讲座
康乐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以“蝗虫群聚信息素的发现、生物合成与应用”为题进行了深入讲解,从发现“召集令”到“4VA”的合成路径再到“4VA”阻断抑制剂的团队研发,为蝗灾“绿色防控”提供了全新技术方案。
康乐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作报告
张培震在内蒙古科技馆带来题为“地球演化与地震灾害”的科普报告。张培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向孩子们讲述了地球的演化历程,解析了地震发生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
张培震在内蒙古科技馆作科普报告
马大为就内蒙古生物医药产业研究情况和自治区相关领域专家、企业代表共同进行交流,针对自治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新药研发、科技投入、成果转化等痛点精准“把脉”、开出“良方”。
会议现场
吕建以《数智时代与科教变革初探》为题,聚焦数字智能技术对科研范式、教育模式的重塑作用,深入探讨了数智化浪潮下科教领域的变革方向。
报告会现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