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科学与中国”精密测量科普云南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在中国能建中电工程云南院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春和作《深地储能机遇与挑战》专题讲座。云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远成主持讲座并致辞。
杨春和院士围绕深地储能技术发展和应用,从深地储能的定义与意义、发展现状、趋势与挑战、我国研究基础与优势四个方面,介绍了深地储能的发展前景及重大战略需求,展示了国内外各类深地储能的建设成果,阐述了深地储能与清洁能源之间的转化利用关系,并展望了深地储能的学科发展方向和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杨春和院士长期从事盐岩水溶开采与油气地下储备工程技术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工作,是我国盐岩力学与盐岩地下油气储备工程研究领域的开拓者。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6项,参编行业规范6部。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深地储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深地储能作为利用深部地下空间储存多种能源介质的重要方式,是“能源互联网”的关键基础设施,在平衡电网负荷、实施战略储备等方面可发挥关键作用,在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供给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承办,孙和平院士精密测量科普工作室组织实施,中国能建中电工程云南院协办。
据悉,“科学与中国”科普活动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发起,由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高层次公益性科普活动。活动旨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重点围绕科技发展历史回顾、科技前沿热点探讨、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等主题,邀请院士专家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做科普报告,让科学亲近公众,让公众理解科学,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
原文链接:http://www.ynpd.ceec.net.cn/art/2025/4/10/art_13149_2525215.html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