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金龙院士:AI驱动化学研究变革
精准代表了化学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它强调过程和结果的可控性、可预测性和准确性。
在北京举行的 2023 中国科幻大会科幻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展中展出的智能量子计算机 MOSS(2023 年 5 月 30 日摄)陈钟昊摄“物质世界丰富而复杂,要研究物质转化的内在规律,仅靠化学家在实验室解析表达远远不够。对重要化学问题开展研究还需要发展新理论和新...
-
褚君浩院士:智能“传感”,“感知”天下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深入,各式各样传感器的用武之地大为拓宽,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发挥着巨大作用。
作者褚君浩肖像画。张武昌绘如果把智能系统比作“人”,那么传感器就是“人”的感觉器官。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并把数据传递给系统进行计算,对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判断和应对。随着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深入,各式各样传感器的用武之地大为拓宽,为...
-
梅宏院士:对当前人工智能热潮的几点冷思考
从当前的AI热潮中,我看到了太多“炒作”和“非理性”导致的 AI“过热”现象,也对当前AI发展技术路径多样性的欠缺萌生了一些担忧。
如果要票选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一词一定可以入选;如果要盘点当前科技界的重大进展,AI技术的进展也一定会入围,并会名列前茅,虽然其进展主要集中在深度学习这个子领域。用“如日中天”“众星捧月”描...
-
气味变了,人的鼻子在几秒内可以发现?
气味似乎总是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与嗅觉、听觉等感官相比,嗅觉难道就更加迟钝吗?
人类视觉和听觉的时间分辨率在数十毫秒这个量级。流星划过天际,电闪伴着雷鸣,孩子破涕而笑,掌声响起来……这些丰富多彩的体验都能“瞬间”感受。相比之下,嗅觉在大众的眼中显得有些“迟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气味似...
-
这把穿透宇宙的“利剑”,有100多个银河系那么长!
天文学家发现名为“波耳费里翁”的超长黑洞喷流,长达2300万光年。
2024年9月18日,著名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欧洲和美国的天文学家们通过最新的射电观测手段,发现了一个长达2300万光年(大约700万秒差距)的超长黑洞喷流,并将其命名为“波耳费里翁”(Porphyrion),这个词所指的是古希腊神话...
-
我们会迎来一个最冷的冬天吗?
早在9月初,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北方多地就迎来了降雪,比往年早了一个多月。
2024年下半年的第一场雪,来的似乎比以往更早一些。早在9月初,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北方多地就迎来了降雪,比往年早了一个多月。初雪提前的现象还发生在北京,在过去不久的国庆节期间,北京的山区竟也飘起了小雪花。预计本周,全国大部地区还将迎来两股...